肾功能不全的症状 肾功能不全能治好吗 肾功能不全医患沟通 在线预约
肾功能不全中医治疗的优势有哪些
文章来源:肾功能不全_静康医院 更新时间:2011-12-22

   肾功能不全中医治疗的优势有哪些

 

 

  肾功能不全是人们共知的慢性疑难病症。中医药在治疗肾功能不全方面有很大的特色与优势。良好的疗效应该建立在各种方法协调配合的基础上,除了透析和药物治疗外,肾功能不全中医治疗上的优势也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可能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那么肾功能不全中医治疗的优势有哪些呢?下面由青岛静康肾病医院的专家来为您介绍一下肾功能不全中医治疗的优势在哪里。

  肾功能不全中医治疗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毒素的充分排泄

  肾功能不全的毒素种类很多,透析治疗也只能部分替代人体的正常肾脏功能,所以,只要能够促进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毒素充分排出,就会给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健康带来价值。中医药可以从多种途径促进排泄,古代中医文献就有“开鬼门、洁净府”、“通府逐邪”、“涌吐泄浊”等许多“驱邪”方法。目前,研究人员发现,人体通过出汗、呕吐、排便的方法其实能够自然排除许多体内毒素,所以通过中医药治疗,使肾功能不全患者合理的发汗、增加大便排泄量,甚至必要时进行催吐,都可以加快患者体内毒素的全面排泄,从而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提高治疗的综合疗效。

  二、调节内分泌功能

  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毒素的长期侵蚀、代谢的紊乱,自身的内分泌功能也受到严重破坏,内分泌失调又常常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病症,使患者的生活受到更严重的影响。由于病情复杂、器官功能低下,许多调节内分泌的有效西药往往难以真正合理地运用到位,所以,中医药常常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通过中医药的辨证调治,患者的许多复杂问题会变得简单得多。

  三、减轻西药及透析治疗的副作用

  透析是肾功能不全患者最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透析治疗本身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加重心、肺、脑功能的减退,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营养成分的丢失,导致体内各种元素的失衡等,中医药的运用可以减轻透析带来的各种负面问题,提高透析治疗的整体疗效。在肾功能不全合并症的治疗中必须联合运用多种西药,许多药物的联合运用常常会加重脏器负担,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因此,合理地运用中医药参与治疗和调理,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及品种,减轻一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综合治疗的安全性。

  四、保护残余肾功能

  肾功能不全患者虽然已进入肾功能衰竭的最后期,但还有5%-15%残余肾功能存在,而这区区5%-15%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排出部分的水分、毒素,从而大大减少肾功能不全急性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对透析脱水量的依赖也得以减轻。一些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具有较好的保护残余肾功能的作用,肾功能不全合理进行中医药的治疗和保健,可以明显缓解肾功能不全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丢失,给患者的长期健康带来好处。

  五、通过整体调理提高体质,增强防病抗病能力

  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体内毒素、废物长期侵蚀,代谢严重紊乱,各种器官功能遭到破坏,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各种感染是肾功能不全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影响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中医药在调节人体免疫方面有十分确切的作用,许多单味中药如黄芪、冬虫夏草及复方制剂如六味地黄丸、桂附八味丸、补中益气丸等,都是历经几千年而且为老百姓熟知的能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中药。更难能可贵的是许多中医药的治疗方法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在使用中不易产生副作用,这是任何西药所无法比拟的。此外,中药在调理脾胃改善食欲方面也具有确切的作用,许多肾功能不全病人常常会厌食、便秘、恶心、呕吐、腹胀,通过中药的治疗,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就可得到明显的改善,这恰好可以弥补透析及西药治疗的不足。肾功能不全患者睡眠不佳、身体虚弱,通过中药的辨证治疗也均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疗效。因此,通过中医药调理,患者的体质能得到提高,整体防病抗病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咨询我们的专家。

  关于肾功能不全中医治疗的优势到这里为您介绍完了,专家提醒您治疗肾功能不全请到正规专业医院。青岛静康肾病医院秉承 “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理念,以“成为患者朋友最信赖的肾病专科医院”为愿景,以提供全方位个体化医疗服务为宗旨,以创新服务理念、树立品牌形象为目标,将全力打造成为“让社会放心、让患者满意”的高标准、现代化的肾病专科医院。青岛静康肾病专科医院咨询热线:400-960-2898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177号科苑经二路北端 青岛静康中医肾脏病医院
交通:市内乘125、126、230株洲路车站下车,往北100米科苑经二纬三交界处
温馨提示:为节约您的时间和费用,本院将派专人专车免费接站、送站 预约接站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0702号 鲁ICP备18009955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