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相对密度测定在肾功能不全时意义重大,尿相对密度反映尿液内可溶性物质和水分的比例,是尿中可溶解物质浓度的指标,被用于评估肾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浓度和稀释能力,故尿相对密度测定常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青岛静康肾病医院的专家介绍尿相对密度测定在肾功能不全时意义重大。下面专家针对做了详细讲解。
尿相对密度降低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导致的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这些情况下尿相对密度常低于1.010;患尿崩症的患者尿液排出量很大,相对密度常低于1.003.当肾功能衰竭时,尿相对密度可持续降低,维持在1.010以下。尿相对密度<1.010时为低渗尿,见于肾浓缩功能受损,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多尿期、尿毒症多尿期等。尿相对密度固定于1.010±0.003,成为等渗尿,表示浓缩与稀释功能均受损害。
尿相对密度测定主要用于了解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同时还可用于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正常人尿相对密度可因进食、饮水、出汗和排尿等情况的不同而又较大的波动。健康人24小时尿相对密度在1.010~1.025之间,相对密度高低与进水量和当时的尿量等有关,进水多则尿相对密度低。尿相对密度受饮水及出汗等因素影响,变化很大,稀释时可低至1.001,浓缩时可高至1.040.
尿相对密度升高多见于脱水、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发热、周围血液循环衰竭等情况,此时尿量减少,尿相对密度升高,最高有时可达1.040.此外某些病理情况下还可因尿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葡萄糖、酮体和各种细胞等使得尿相对密度被动增加。
发现肾功能不全,患者要及时治疗,周某婚检时查出尿蛋白(3+),潜血(+),入当地门诊,被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给予西医消炎治疗,但疗效不佳。2012年4月,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周某的丈夫在网上搜寻医院,发现青岛静康中医肾脏病医院治疗肾病有办法,在跟医生网上咨询后,决定带妻子来青求医。2012年6月18日,周玉玲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静康医院。入院时, 王铁民院长亲自为其会诊,四诊合参,舌紫暗少苔,脉沉细,中医诊断为“脾肾亏虚,湿浊瘀阻”,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根据其具体病情制定了循经护肾治疗方案。经过20天的系统治疗,周玉玲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的症状消失。7月11日复查时,其血肌酐降至150umol/L,尿素氮降至8.63(正常值1.7-8.3mmol/L),趋于正常值,蛋白和潜血也都降到加减号。周玉玲对自己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通过专家的介绍,相信您对肾功能不全时尿相对密度测定作用有了了解。青岛静康肾病医院的专家提醒: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现疾病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发展成肾衰竭甚至是尿毒症,将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更大的伤害。如果您对上述介绍有不了解的地方或是想了解更多关于肾功能不全的问题,随时点击在线专家咨询,或拨打热线:400-960-2898.专家将会根据患者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做相关介绍。祝患者早日康复!